图片
大家好,这里是阐微堂,我是郁知。今天要讲解的是关于无常派玄空风水方面的内容。如对无常派玄空风水感兴趣,想深入学习,可以关注另外公众号:“无常派”。
地理学自古以来即分为“峦头”与“理气”两派;一看有象,一看无形。理气一派自古即为极秘密,绝少真诀传世,所谓“父子虽亲不可说也。”致江湖术士,为谋湖口,逞私智、造谬诀,加以帝王之家为使自己的子子孙孙亦永为帝王而罗致堪舆家,抄没真书,藏诗内府玉函,令造伪书,流传天下,于是“瓦釜鸣,黄钟弃”矣。
峦头一派,乃看山川形势之法,非目盲者,则人人能学,不须贤圣隐秘,故有语云:“峦头无伪书。”而峦头功夫也是作为一个合格的地理师必备的功夫。没有峦头无法谈理气。然自古迄今,流传的籍很多,这里面有品格高低的差别,读者当有所设择,不至于枉费心血。
图片
学峦头功夫,不只是室内看书,按图索骥,更加要多实地考究、广阅历、开眼界,在实践中不断丰富经验!俗语说:“地师须有翰林身价、樵夫腿、闺女嘴。”意思是不低下、能登山越岭而不怕跋涉之苦和不妄语。
《葬书》云:“葬者乘生气也。”阳宅风水亦是如此。
缪希雍认为:“凡山紫气如盖、苍烟若浮、云蒸霭霭、四时弥留、皮无崩蚀、色泽油油、草木繁茂、流泉甘洌、土香而腻、石润而明,如是者气方钟而未休;云气不腾、色泽暗淡、崩摧破裂、草木凋零、水泉干涸,如是者,非山冈之断绝于掘凿,则生气之行乎他方。”
图片
可见,生气就是万物的勃勃生机,是生态表现出来的最佳状态。寻龙、认砂、识水、点穴者,在于寻找生气也,这是就选择生气而言。而阴阳相见是传统环境地理学操作要领中的一项根本法则,地理活动的所有方面,都是围绕“阴阳相见”而展开,贯穿于地理活动的全过程。
阴阳相见,既包括阴要见阳,阳要见阴,如孤阴则不生,孤阳则不长,此乃“阴阳相乘,祸咎踵门”;更包括此阴此阳要成为动态的阴阳,只有动态的阴阳,才称为阴阳相见,也称为雌雄交媾,有生发之机也,经曰:“阴阳相见,福禄永贞。”凡静态的阴阳,阴是阴、阳是阳,阴阳不交,没有生发之机,诚如一对男女,女阴男阳,如不能结婚,则不能孕育后代也,故静态的一阴一阳不能称为雌雄,更不能称为雌雄交媾。在地理操作中,有诸多要领和表现。
图片
前与后。后玄武前朱雀,这是一对阴阳,如前后合法,自然具备阴阳相见之义。
图片
左与右。左为青龙,右为白虎,如左右对称平衡,抱我有情,自有蓄气之功。
图片
高与低。基址之八国城门,如某方过高或过低,均失去阴阳平衡之道。近而过高者,有逼迫之弊;近而有大凹者,有散气之害。
图片
生与死。龙有生龙死龙之分,砂有生砂死砂之别。
图片
动与静。山静水动为“常”,山本静欲其动、水本动欲其静为“变”,故真龙必踊跃翔舞,应之于动也;结地之水必弯环悠扬,应之于静也。
图片
向与背。向背者,对我有情无情之义也。凡山水朝我向我抱我者为有情,为向,此乃山环水抱也;反之为无情,为背,为砂飞水走也。
此外,还有刚与柔、聚与散、强与弱、顺与逆、微与著、分与合、浮与机、浅与深、凹与凸、损与益、趋与避、曲与直、宽与窄、长与短等,不一而足。
在峦头功夫中,寻龙点穴是主要的目的,寻龙点穴关键是寻到真龙,才能点到真穴。龙有老嫩、枝干、行止、生死、贫富、贵贱之分,穴有真假、阴阳、顺逆、高低、窝钳乳突之别。
寻龙点穴有两种方法:一是从太祖山、少祖山往下寻找,由高而低、由远及近,由过程追求结果;二是由穴场往,上寻找,由低而高,由近而远,以结果求证过程。
寻龙点穴分几个步骤:一是踏山步龙;二是细审穴情;三是认真求证;四是定穴立向。
认砂、识水的目的在于点穴,为点穴服务。
砂是指穴场前后左右的山峰、山体,包括穴后之峰、乐山、鬼山;穴前的案山朝山,穴左、左前、左后之青龙似,穴石、右前、右后之砂;还包括龙虎砂生出的眼砂,正左右的夹耳山,案山后而生出的官星砂等。
砂的种类,可从五行上分为金木水火土形砂;从九星上分为贪巨禄文廉武破辅弼砂;喝形取象分为人体之形、动物之形、植物之形、器皿之形砂等。
砂的作用,在于护龙、卫穴、关水。
砂的性质,可分为生砂死砂、贫砂富砂、贵砂贱砂等。
水是指穴场周围的来去之水,特别重视自然水法和水之来口、去口、转折口、三岔口、聚水等方位干支所落何字。
水有五局,即朝水局,横水局,去水局,聚水局,无水局;水有金木水火土五星水城与五星背城;水有三合三堂,即水之小合围合成小明堂,水之次合围合成中明堂,水之,大合围合成外明堂。
水法真义:无非不直不斜、不反不急、弯环抱身、之玄屈曲、澄清停蓄、欲去还回。
古往今来,峦头之书汗牛充栋,虽有蓬麻著芜之别,优劣高低之分,但大体不至至于离经叛道,标新立异、别出心裁者也少,从权威性而言,郭璞的《藏书》、杨筠松的《撼龙经》、《疑龙经》是最重要的形法之书,被称为形势地学之圭臬;从系统性而言,顾陵冈的《天机会元》、余象斗的《统一全书》、李国木之《地理大全》、叶九升之《地理大成》。皆是峦头集大成之作,内容且大同小外异,却能互为补充完善,甲缺则乙收,乙隐则甲阐,都是学习峦头之善本。特别是叶九升的《地理大成》,褒集古人著作,龙穴砂水依次序列,是学习峦头知识的范本。此外,蔡元定《发微论》,蔡麟士《峦头心法》,李默斋《千金四字诀》,《辟径集》,杨梦庚《远观诗》,雪蕉子《一笑歌》,无着禅师《山洋指迷》,司马头陀《博山总论》,萧客《水龙经》,蒋大鸿《天元五歌》之山龙篇、水龙篇,尹一勺《地理精语》等,皆是有真知灼见的峦头经典书籍。尤其是蒋大鸿之著作,具有大思想、大观念、大智慧、大方法,更是学风水者不可遗漏的必读之书。
图片
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,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,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,请点击举报。